高校疫情防控舆情风险感知及如何有效化解舆情风险

在疫情防控背景之下,各地各机关单位在接受疫情防控考验的同时,也面临着应对疫情防控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舆情风险的挑战。高校作为高密度学生聚集地,不管是在疫情防控还是在舆情管理上,都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,谨防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出现网络舆情风险。由于高校中大学生是活跃在互联网上的重要群体,在网民数量上具有显著优势,而且他们作为文化水平较高、思维较活跃的特殊群体,其网络中的言论合集往往会引发社会关注。而在疫情防控过程中,面对封闭管理、权益诉求、教学形式等问题时,高校学生作为当事群体,往往会在网络中表达意见,进而形成意见聚集。在这个过程中,如果不加以重视,那么极易形成舆情风险,对高校带来不良影响。因此,提升高校对疫情防控过程中的舆情风险的感知能力,对高校疫情防控下的网络舆情进行监测和分析,对于保障学生诉求、维护学校形象、更精准有效的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具有很强的必要性。

高校疫情防控常见的舆情风险

1、学校封闭政策闭环管理存在形式主义。高校疫情防控过程中,学生在网络中的吐槽声量最大的就是学校封闭政策在实施过程中,闭关管理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。具体表现为对学生实施封闭管理,而对高校老师及工作人员没有相关的严格要求。因此,广大高校学生普遍反映学校疫情防控存在假闭环的现象。这些负面质疑声音并没有得到积极回应,因此在网络中相关舆情一直存在,舆情风险逐渐强化。

2、封闭期间对学生心理疏导不到位。长时间的封闭期内,高校学生往往因为自身外出的需求长期得不到实现,校内的枯燥生活加剧了学生们的厌烦心理,疫情扩散下的恐惧焦虑,加上封闭期间内防控政策的一刀切现象、物价上涨、自身诉求得不到满足,久而久之,学生群体内的负面情绪不断强化,这种负面情绪发泄到网络中,表现为对高校疫情防控的种种不满。庞大学生群体下形成的群体共鸣力量,冲击着各大高校的网络形象。

3、封闭期间物资保障不到位且物价上涨。疫情防控过程中,如果学校或社会中出现确诊病例,或者疫情逐渐严重,高校中存在学生疯抢物品、学校食堂超市坐地起价、学校物资保障不到位等问题,进而形成高校疫情防控下的负面舆情。

4、疫情发生后处置及回应滞后,谣言滋生。高校发生疫情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恐慌和焦虑,如果高校在疫情发生之后,没有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进行处置,甚至出现瞒报、不报等现象时,必定会导致高校面临重大的负面舆情风险。如果高校滞后回应学生及社会关切,不仅进一步加剧网络舆情的恶化,还会形成导致各种网络谣言的滋生,舆情风险加重。

5、线上学习质量引发质疑。高校疫情防控中,为了避免密集感染,往往也会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。线上教学质量以及对于线上教学内容的吸收有时也会形成网络吐槽,进而形成网络舆情风险。

如何提高舆情风险的感知能力,有效化解舆情风险

1、提高高校对疫情防控舆情信息的敏感性,借助舆情监测系统实时监测。在疫情防控期间,高校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,做到兼听则明,重视网络中的相关舆论内容,提高识别网络舆情风险的敏感性。同时辅以专业的舆情监测系统工具如鹰眼舆情监测系统,对高校相关的负面舆情进行实时监测,及时了解学生负面舆情的具体指向,他们的负面情绪指数等相关内容,做到精准应对,有效引导。

2、强化大数据对网络舆情的管理作用,有效引导负面舆情。在疫情防控期间,建立起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舆情管理系统,建立起完善的舆情管理机制。做到对网络舆情的常态化监测,对高校师生的相关言论进行量化分析。同时建立起负面舆情的引导机制,针对不同类型的舆情风险,分类引导,做到精准处置,扭转负面舆情。

3、及时疏导师生负面情绪,建立对师生关切问题的回应机制。提升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对师生负面情绪的感知能力,把握负面情绪的强度和能量,谨防负面情绪失控现象。发挥高校辅导员和校园内学生意见领袖的作用,做好对负面情绪的日常疏导;发挥高校领导的权威作用,做好对高强度负面情绪的精准疏导。同时高校建立起对高校师生关切问题的日常回应机制,尽可能从源头上规避舆情风险发生的可能性。通过双方有效的交流沟通,了解学生诉求,维护学生权益,同时争取学生对学校疫情防控政策的最大理解。

4、把握高校疫情防控舆情风险的共性和个性,做好网络舆情的研判工作。疫情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,三年内不少高校在防控期间都出现过相关舆情风险。这些舆情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共性明显。这种共性既表现在舆情风险的触发议题上,也表现在舆情风险的传播机制上,还表现在舆情风险形成的群体特征上。因此,高校在今后规避舆情风险时,要做好对相关共性的积极把握。同时,也要认真研究相关舆情风险自身的特殊性,在把握共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作出相关的网络舆情研判建议,进而科学化解可能出现的舆情风险。


Leave a Reply 0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